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xiàn)代
6月2日(周日)晚上7:30
嘉德藝術(shù)中心拍賣廳 A廳
徐悲鴻 雙鷲
立軸 設(shè)色紙本
119.5×90.5 cm
出版:“arthur’s collection”, No.10, Continental Press Pte Ltd, 2006.
來源:香港拍賣會,1991年9月30日,編號90。
出版書影
1939年11月18日,徐悲鴻由新加坡乘輪船赴印度,并于11月29日抵達加爾各答。12月初,徐先生一行至圣蒂尼克坦國際大學(xué),中旬晤泰戈爾詩翁,盤桓數(shù)日,相談甚歡,并于期間辦個人畫展,影響甚眾。次年,徐先生繼續(xù)印度記游之旅,于3月下旬至大吉嶺。大吉嶺位于印度東部,近喜馬拉雅山,風(fēng)景幽美,氣候涼爽,為著名避暑圣地。徐先生至此主要目的有二,一者完成其《愚公移山》巨制,二者采風(fēng)喜馬拉雅山。在大吉嶺數(shù)月間,除完成《愚公移山》外,徐先生喜此地異國風(fēng)情,常取其景其物多入畫稿,并為之后屢次描摹。大吉嶺常見印度禿鷲一種,又名兀紫檀,其體型巨大,頭頸無毛而體覆厚羽,常棲息于懸崖峭壁。徐先生喜此特生禿鷲形容奇古、身形偉岸,遂以之為稿記錄下來。
參考圖:徐悲鴻《靈鷲》 素描稿
1941年回到檳城后,徐先生曾向友人親述靈鷲神態(tài)逼人,氣勢雄偉的動人姿態(tài),并將之入畫,成之大幅,亦即中國嘉德2011年高價釋出之《喜馬拉雅靈鷲》。1942年1月,日軍侵略的戰(zhàn)火彌漫整個馬來西亞,悲鴻大師不得不在倉促下乘最后一班輪船離開,途經(jīng)緬甸入云南,至昆明大觀樓,再見靈鷲,贊嘆之余,作豎幅《靈鷲》,并署題妻廖靜文寶存,這便是徐悲鴻紀念館珍藏的著名藏品。
參考圖:徐悲鴻《喜馬拉雅靈鷲》
1941年作
中國嘉德2011秋拍
成交價:3220萬元
參考圖:徐悲鴻《靈鷲》1942年作 徐悲鴻紀念館藏
印度大吉嶺之后,徐悲鴻屢以靈鷲入畫,除上述兩幅外,畫稿、成幅亦多,此題材遂成徐氏動物畫之典范代表。本幅《雙鷲》作于1944年,與徐館藏珍同為豎幅,尺寸亦在伯仲,而較2011年釋出本略大。畫寫一正一側(cè)雙鷲并立睥睨,遠山青黛如染、近石嶙峋嵯峨,山葉染黃伴石而生。雙鷲眼神睥睨,縮頸斂羽,赭色雜墨染禿鷲羽毛,濃墨又寫尾羽,雜色散鋒寫頸、身交接處之篷羽;細筆精謹寫禿鷲之雙爪、眼神、勾嘴、長頸,造型把握精準到位,顯示徐悲鴻對于物象解剖結(jié)構(gòu)之深刻了解。
《雙鷲》局部之一
遠山只出大略之形,清雅之筆寫出漫漫山姿;濃墨作兀崖輪廓,淡墨闊筆雜以綠色掃出石質(zhì);黃葉則以細筆勾形,鵝黃稍染,富傳統(tǒng)韻味。
《雙鷲》局部之二
以彩墨畫鷲是大師的獨創(chuàng),從其寫生稿和三件完成稿可以看出,杰出的造型能力為徐悲鴻的水墨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其它藝術(shù)家很難達到的一種寫實高度,尤其是動物姿態(tài)的塑造,在悲鴻浪漫、悲情的筆墨渲染之后,更呈現(xiàn)出一種英雄頌歌式的交響曲氛圍。這件作品堪稱徐氏創(chuàng)作中的稀世珍品,對于幫助我們認識徐悲鴻四十年代初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高度和他悲憫的民族情懷有著極大的幫助。
中國嘉德2019春季拍賣會
預(yù) 展
5月30日—6月1日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嘉德藝術(shù)中心
拍 賣
6月2日—6月6日
嘉德藝術(sh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