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小说­_野外三级国产在线观看­_黄网站无限看免费无码­_一级片免费小视频­_性开放的欧美大片黑白配

Login
Register
Current Position:
Home
> News
> Guardian Communication
China Guardian Newsletter 125 · Auction Gem - Stone-Drum Inscriptions
2019-05-06

  撰文|金運昌(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嘉德本明安國舊藏宋拓石鼓文,稀如星鳳,與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先鋒、中權、后勁本相比,亦毫無愧色,對于金石學與書法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The Song Dynasty rubbings of Stone-drum Inscriptions collected by Ming Anguo are as rare as phoenix feathers. Compared with the editions of Xianfeng, Zhongquan, Houjin collected in Mitsui Memorial Art Museum (Japan), the edition of China Guardian is not inferior in any respect, and i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of epigraphy and calligraphy history.

 

嘉德通訊125期· 拍場擷珍 且喜神州見鳳毛 簡說新發(fā)現(xiàn)的北宋拓本石鼓文

明安國舊藏宋拓石鼓文

宋拓本

1冊20開

STONE-DRUM INSCRIPTIONS

Rubbings in Song Dynasty

1 Volume

28×14.5cm

 

  石鼓,是唐代初年在關中天興縣南二十里發(fā)現(xiàn)的一組古代刻石。共有十件,形制渾圓如鼓。石上以大篆整齊地書刻著記敘貴族田獵活動的四言詩,故亦雅稱“獵碣”。關于這組刻石產(chǎn)生的年代,歷代的研究者有“周成王說”、“周宣王說”、“秦襄公說”、“秦文公說”、“秦穆公說”、“秦獻公說”、“秦惠文王說”等等,迄無定論。但作為存世極稀的先秦刻石,其無與倫比的文獻史料價值與文學、書法藝術價值早已為世所公認,實為中國碑刻第一國寶。

  唐代大詩人韋應物和韓愈曾分別作過一首七古長詩《石鼓歌》,對石鼓給予高度評價。并非偶然的是,兩首詩中都提到了當時的石鼓拓本。韋詩云:“今人濡紙脫其文,既擊既掃白黑分。忽開滿卷不可識,驚潛動蟄走云云。”韓詩云:“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珡暮翁幍眉埍?,毫發(fā)盡備無差訛?!笨磥硖仆厥奈牟粌H流行于士林,而且傳拓質(zhì)量很高,清晰度到了“毫發(fā)盡備”的程度??上в捎谀甏^于久遠,唐拓未能有一張傳世。故世論石鼓善拓者,首推北宋,而且也唯有北宋。北宋石鼓文拓本,品質(zhì)既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南宋無拓本,元代之后所拓,較之北宋拓,不啻天壤之別,而不是像其他古碑那樣逐漸殘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北宋覆亡后石鼓原石的長期遷徙流離所造成的嚴重損壞。

  史載,唐初石鼓被發(fā)現(xiàn)后,并未得到朝廷有關部門的關注。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年)石鼓原石才被鳳翔尹鄭余慶遷至鳳翔孔廟保存,十鼓已失其一。五代之亂又復散佚,北宋初司馬池知鳳翔,乃復聚之于府學門廡。皇祐四年(一〇五二年),收藏家向傳師在民間尋得丟失已久的“作原”一鼓,惜已被無知者削去上端,剜作石臼矣,文字所剩無幾。北宋大觀二年(一一〇八年),風雅崇文的徽宗皇帝趙佶將十鼓長途遷徙到國都汴京,先置于辟雍講堂,復移置大內(nèi)保和殿稽古閣陳列。此時間或有內(nèi)府拓本,頒賜臣工。稍后,徽宗下詔“以金填其文,以示貴重,且絕摹拓之患”。十分愛惜,不讓再拓了。豈料在“靖康之難”(一一二七年)中,石鼓作為戰(zhàn)利品,與徽欽二帝一起,被擄北上。金兵無知,為了剔取字口中的黃金,使得石鼓文字遭受到慘烈的破壞。石鼓輦至燕京后,長期棄置無人問津,任憑風雨剝蝕。直至元大德年間(一二七九年-一三〇七年),方才由大都教授虞集“得之泥土草萊之中”,置于國子學大成門內(nèi),左右壁下各五枚,為磚壇以承之,算是重返人間了。我們看石鼓北宋拓本,字數(shù)大都在四百五十以上,而明清拓本,最多三百六七十字??梢娝谓鹪g戰(zhàn)亂破壞的嚴重性。僅字數(shù)就損失了百分之二十左右,更遑論石花斑駁、字口漫漶、神氣消融了!故北宋拓本在元代之后日益為世所重,其研究與觀賞價值,甚至要高于石鼓原石。

  北宋時期的石鼓拓本,舊謂有“貢本”與“賜本”之別。

  大觀二年之前鳳翔地方官員作為著名“方物”拓了進呈朝廷的,是貢本。例如“先鋒本”,郭沫若先生定為“皇祐年間(一〇四九年—一〇五四年)之物”。再如“后勁本”,明浦源題跋謂“觀其裝制,乃舊貢本也”。郭沫若先生定為“大觀前(一一〇七年之前)或元豐、元祐年間(一〇七八年—一〇九四年)之物”。

  大觀二年之后朝廷作為大內(nèi)秘藏拓了賜給近臣的,是賜本。例如“中權本”,安國題跋謂為徐良夫舊藏,徐氏《耕漁軒雜綴》記載“此鼓及《大觀帖》同得之某相國后裔,為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年)賜本,舊有青箋泥金題簽,粗可辨認”。

  這兩類本子都與皇權有關,其共同特點是:一、質(zhì)量高,紙墨、拓工精良,不惜工本。二、數(shù)量少,突出壟斷性與珍稀性,尤其石鼓進宮后,總共只有十九年時間,徽宗后來還填金封鼓,保護起來了。拓賜不多,可以想見。再加上百余年戰(zhàn)亂傳世拓本的毀失,既使是在明代,人們想要得到石鼓文宋拓本也非易事。

 

嘉德通訊125期· 拍場擷珍 且喜神州見鳳毛 簡說新發(fā)現(xiàn)的北宋拓本石鼓文

嘉德本第八鼓“馬薦鼓”

 

  明人安國(一四八一年— 一五三四年),字民泰,號桂坡,江蘇錫山(今無錫)人,當?shù)刂缓馈J妨嫌涊d“邑中諸大役,國皆有力焉。父喪,會葬者五千余人”。在地方上熱心公益事業(yè),是很受尊敬的慈善家。他有銅活字一副,嘉靖年間,曾設“弘仁堂”???、排印、刻印圖書多種,又是中國刻書史上的著名出版家。我們這里更須注重的是:他善書法,精鑒賞,家中鼎彝書畫“珍藏之盛,甲于江左”,還是一位杰出的收藏家。他對于石鼓文拓本的搜求,極為熱衷。曾傾其財力,以十年時光,陸續(xù)獲得“十鼓盈數(shù)(不缺)”的佳拓十種,幾乎盡掃天下宋本,蔚為收藏史上之奇觀。因名其所居“天香堂”之東軒為“十鼓齋”。

  安國氏身后,他的十本佳拓被緘與一篋,秘置于天香堂房梁之上,三百年竟無知者。直到道光年間析產(chǎn)拆房,方才發(fā)現(xiàn)。安氏子孫不思保守,很快便落入當?shù)厥詹丶疑蛭嘀郑夭皇救?。民國初年又轉(zhuǎn)歸同邑秦文錦氏。沈、秦二人所得石鼓拓本,是十種全份,還是其中若干種?今已不可考。僅知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秦文錦通過日本文物鑒賞家河井仙郎(號荃廬,一八七一年—一九四五年)將安國舊藏石鼓文四種賣給了日本三井財團(今藏于三井紀念美術館)。日本東京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也藏有安國舊藏石鼓文一種,為日本大收藏家中村不折(一八六八年—一九四三年)舊藏,應該亦與秦氏有關。

  除了上述已賣到日本的五本安國舊藏石鼓文外,秦文錦在其開辦的上海藝苑真賞社還曾經(jīng)影印過第六本安國石鼓文。這一本,后有安國十二行親筆題記,前有趙叔孺篆書題簽:“宋拓石鼓文,戊午(一九一八年)八月朔,絅孫(秦文錦字絅孫)藏,叔孺題”,明言是秦氏之物。這一本的印本今尚偶見;但原件不知所蹤。秦氏手中還有沒有其他各本?也是個無人知曉的謎題。

  中國明清兩代的金石學家和石鼓文書法愛好者其實是很不幸的。自從安國家把十本宋拓秘藏起來之后,社會上留下的宋拓石鼓文,就只有“范氏天一閣本”一種了。這一本還不幸于一八六〇年被火焚毀。因此,晚清石鼓文大書家吳昌碩等人所臨摹的范本,也不過是阮元翻刻的天一閣本而已!

 

嘉德通訊125期· 拍場擷珍 且喜神州見鳳毛 簡說新發(fā)現(xiàn)的北宋拓本石鼓文

 

  國人真正能見識到宋拓石鼓善本的廬山真面,應當從郭沫若先生的有關努力開始。一九三二年郭氏在東京書店偶遇三井家流出的安國舊藏后勁本石鼓文照片,便寫了《石鼓文研究》一文發(fā)表;并于次年將照片寄回國內(nèi),由馬衡、唐蘭負責在中華書局影印行世,不過影響不算太大。一九三六年郭沫若在東京得到劉體智所藏甲骨文拓本二十大冊,河井仙郎聽說后便向郭氏建議,用他手中的安國舊藏石鼓文善拓三種(先鋒、中權、后勁本)的全套照片與郭交換借閱。郭氏于是得以將照片翻拍復制,并根據(jù)這難得的資料,把舊文《石鼓文研究》修改擴充為專著。然后將全部資料與書稿寄給在上海的沈尹默,請他設法印行。一九三九年,該書作為“孔德研究所叢刊之一”在商務印書館出版。書中全部附印了先鋒本石鼓文,并用中權、后勁本補其奪字;還印出了三本的所有題跋。安國藏寶之謎由是大白于天下,學術界為之眼界大開??上У氖牵@些維系中華文化命脈的國寶拓本,已經(jīng)遠渡東瀛,所有權不再屬于中國人了!

  近些年來,隨著印刷科技的昌明和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在國內(nèi)已經(jīng)不難得到日藏三種著名宋拓石鼓文的影印件。令人難忘的是,二〇〇六年三月,在上海博物館開幕的“法書至尊--中日古代書法珍品特展”上,我們赫然見到了由三井紀念美術館借展的先鋒、中權、后勁三本寶拓的原件。我如癡如醉地在展廳里看了幾天,徘徊不忍離去,心里真是五味雜陳。雖然說“藝術無國界”,但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國家也能擁有這樣的瑰寶,“子子孫孫永保用之”啊!由此,不由得想到百來年“杳如黃鶴”的安國舊藏另外五本石鼓文,經(jīng)過長期的戰(zhàn)爭與動亂,不知它們是否還在人間?如果哪天能夠現(xiàn)身一二,以符盛世之瑞,那將多么令人激動??!當時只是這樣暢想了一下。沒有料到,五年之后,夢想居然成真。而且事情就發(fā)生在我的身邊。

  二〇一一年底,北京碑帖藏家以偶然的機會,在滬上得到了秦文錦長子秦清曾的后人出讓的石鼓文拓本一冊。出于多年的學術交誼,其自滬返京后,第一時間便攜此冊來寒齋研討。因而我有幸成為首位寓目此冊、見證奇跡的北京同道。

  當時,這是一冊線裝舊皮紙本子,里面顛三倒四地浮貼著已經(jīng)剪開的石鼓文拓片,明顯受過潮濕,污跡斑斑,還散發(fā)著一股霉味,一幅寒酸樣子,很不起眼。經(jīng)過一番認真目鑒,我記得自己顫著嗓音說了五個字:“北宋拓無疑”。后來,陸續(xù)又有多位金石碑帖業(yè)內(nèi)專家見到了這個拓本。不少專家還為它題詞、撰文,他們的看法,多與拙見相同,是為至幸。

  我敢于在一寓目間為此本斷代,首先仰仗于在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工作多年,飽覽館藏宋拓所積累的關于宋代紙墨與傳拓技法的感性知識。另外,二〇〇六年上博的“法書至尊展”也使我在認識宋拓石鼓方面獲益極大。先鋒、中權、后勁三本全部來華展出,對于中國的石鼓文研究者來說可謂百年難遇的機緣(即使去日本,也未必能夠一次獲得這樣的眼福)。我當年長時間反反復復地觀展,盡力記住了展品的氣韻和細節(jié)。又購買了精印的展品圖錄《法書至尊》,回家經(jīng)常翻閱,以修正自己的記憶。日藏三本宋拓的模樣可以說一直縈回在我的腦際,刻骨銘心?;谏鲜鲋R和印象,我對于此本,有如下初步看法:

  一、紙墨。紙質(zhì)緊致細膩,纖維清晰,沒有糟朽、起毛現(xiàn)象;墨色沉厚但不起亮光,雖屢經(jīng)揭裱不洇不散。為宋代上等傳拓用料無疑。與日本所藏諸本的紙墨特征,如紙的顏色與纖維粗細,墨的黑度與反光程度,紙墨的老舊程度等等,皆能吻合。應是同一時代的產(chǎn)物。

  二、字口。邊緣清晰如切金斷玉,原石的細微殘泐皆能表現(xiàn)無遺,通篇拓墨結結實實,無一處游移朦朧。確系內(nèi)府高手拓工。年代較近的拓片裱本,字口內(nèi)的白紙因拓時凹下,裱平后常見褶皺紋理;年久反復揭裱,乃抻平不可見。日本所藏諸本如是,此本亦復如是。

 

嘉德通訊125期· 拍場擷珍 且喜神州見鳳毛 簡說新發(fā)現(xiàn)的北宋拓本石鼓文

成始終題記并“盛颙之印”

 

  三、印章。拓本之上,從前到后計有安國鑒藏印六方:“膠山”(白文長方印,鈐用二次)、“安且吉兮”(白文方?。?、“適彼樂國”(白文方?。ⅰ肮鹑A坡”(朱文方?。ⅰ鞍矅O(jiān)賞”(白文方?。?、“桂坡居士”(朱文方?。?。其中,“膠山”印見于中權、后勁本;“桂坡居士”印見于先鋒、后勁本;余四印先鋒、中權、后勁三本皆有。經(jīng)與日藏三本的印本仔細比對朱痕,纖毫無爽,是原印鈐蓋無疑?!鞍睬壹狻薄ⅰ斑m彼樂國”、“桂華坡”三印成組上下聯(lián)屬鈐用的格式,亦與三本無異。

  另有“張琴”二字白文小方印,日藏三本皆無,印主待考。末頁題跋左下角,還有一方“盛颙之印”(白文方?。┖苤档米⒁?。此印中權本上有之,而安國舊藏《秦泰山刻石一百六十五字本》(今在日本東京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上亦鈐有此印。按:盛颙(一四一八年—一四九二年)字時望,無錫人。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以彈劾宦官曹吉祥、石亨的不法行為被降職任用。歷官束鹿知縣、邵武知府、陜西左布政使,廉能有政聲。成化十七年提升為刑部右侍郎。兩年后山東大旱,改任左都御史巡撫山東,成化二十二年告老致仕,弘治五年去世。此人乃明代著名的廉吏能臣,《明史》有傳?,F(xiàn)在看來他也頗通金石之學。他去世時安國(一四八一年—一五三四年)還是個小孩子,因此上述名章鈐蓋的時間,應當是在安國收藏這三個拓本之前。盛颙很可能就是此本、后勁本以及泰山刻石三本善拓的原藏家,致仕后將它們攜歸無錫故里,死后由晚輩安國接手收藏。從時間和印章上看,這個傳承的關系,還是比較清晰的。

  四、題跋。此本末頁尾紙半開,有行草書觀賞題記二行十一字:“澹庵成始終觀于葑溪草堂”。筆跡流利,帶有章草意味,是典型的明代文人筆墨。按:成始終(一四〇三年—?)字敬之,無錫人。正統(tǒng)四年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巴聊颈ぶ儭敝卸奖锨G關,守要害地有功,擢升湖北按察僉事。后因直言犯上獲罪乞歸,辭職回鄉(xiāng)去了。他的觀款中提到的“葑溪草堂”,乃是明代名將韓雍(一四二二年—一四七八年)的宅第。韓為長洲(蘇州)人,官至兵部侍郎、兩廣總督。景泰元年(一四五〇年)他在家鄉(xiāng)葑門附近的葑溪之畔購得宅基一塊,建造了“葑溪草堂”。后來罷官歸里,就居住在此處,日與徐有貞、祝顥、劉玨等當?shù)孛髀?lián)句唱和,成為蘇州歷史上的一個文化掌故。成始終想必是那日正在蘇州韓雍府上作客;而這本石鼓文,則是葑溪草堂文人雅集交流賞鑒之物。成始終見到它并書寫題記的年月,應在安國出世之前。

  看了這些,我再數(shù)一數(shù)全文字數(shù),四九七字!我們已知三井家三本的字數(shù)為:

  先鋒本四八一字,中權本五〇五字,后勁本四九六字。此本所存的字數(shù)在煊赫無比的日藏三本面前,毫無愧色,可排第二!少于中權,多于先鋒、后勁。它的版本地位,應該是極為崇高的。

  再看冊頁內(nèi)剪裱的制式:先鋒本每頁二行,每行三字。后勁本每頁三行,每行四字。中權本與此本相同,都是每頁三行,每行五字。而且,對一些殘損字的剪棄,和一些余紙?zhí)幍谋A?,此本亦與中權本高度一致??梢猿醪秸J為,此本與中權本一樣,都是徐良夫《耕漁軒雜綴》所言的“賜本”,當年同為北宋內(nèi)府所拓、所裝。拓、裝的時間在大觀二年(一一〇八年)石鼓進宮之后,徽宗下旨填金之前。

  綜上所述,我提出了“北宋拓無疑”的目鑒意見。對于此本的學術定位,我以為應該是:明安國所藏“十鼓”之上乘,目前國內(nèi)所藏石鼓最佳拓本。

  此本作為安國“十鼓”的重要一員,當年裝潢應當是十分考究。至于因何淪落為前述的慘象,我個人的估計是在某次自然災害中遭水浸泡,完全脫裱、發(fā)霉。物主將霉爛裱工去掉,拓片及題跋臨時浮貼于皮紙空白冊子中,以免遺失,準備將來重新裝池。不料世事多變,就這樣遷延至今了。令人后怕的是,若其落入無知者之手,當作破爛翻刻本隨意處置,真真不堪設想!所幸蒼天有眼,未使明珠暗投。得寶之次年,藏家已經(jīng)禮聘名工將拓本裝池為舊羅文紙挖鑲的紫檀面板大冊,舊觀頓復。

  總而言之,此本北宋拓石鼓文稀如星鳳,對于金石學與書法史研究,它的意義與價值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用金錢來估量。尤其在諸本宋拓悉渡東瀛,神州無一留存,國人扼腕嘆息而不可復得的情況下,此本的現(xiàn)身,令人振奮,實為中國學術界的一件大事!依我國博物館文物藏品定級標準,此本應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無疑。我衷心希望有實力的公私收藏單位,抓住良機,為祖國留下這件文化瑰寶,共同成就無量功德!

  公元二〇一五年夏月

  金運昌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茌平县| 绥德县| 渝北区| 湘潭市| 布尔津县| 施秉县| 六盘水市| 丰城市| 察雅县| 武威市| 深圳市| 伊春市| 吴川市| 东丰县| 灵川县| 博兴县| 明光市| 甘孜县| 赣州市| 乌拉特前旗| 凌云县| 临澧县| 虞城县| 遵化市| 石林| 福鼎市| 张家口市| 莎车县| 财经| 凤城市| 双城市| 株洲县| 韩城市| 深水埗区| 三穗县| 施甸县| 滦南县| 台中市| 安多县| 赣榆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