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爽
“帝王之家的樹木中,我很喜歡白皮松。白皮松亮堂,干枝上色塊斑駁,淡青粉綠是主調(diào),偶見微紅,突然又會閃出幾處墨黑的筆觸,那是枯死的斷枝,襯托干枝顯得更加通體透明,最是油畫的好題材。它分枝瀟灑,曲折,多韻律節(jié)奏感,而松針分布均勻,疏而漏,篩下星星陽光,滿地婆娑。故宮、京山、團城、北海、頤和園、十三陵……都擁有高大壯實的白皮松,有幾棵最華貴的都曾享有過皇帝的年俸呢!”???????????????????—吳冠中
"Among the trees planted in imperial gardens, lacebark pine is my favorite." Lacebark pines have light bark with mottled colors. The major tone is light greenish blue and pink green, slight red can be seen somewhere, and suddenly there appear several inky brush strokes, that are the broken branches that have died. The exsiccated branches make the whole tree transparent. That is quite good theme especially for canvas. Lacebark pines have unrestrained and tortuous branches, which add rhythmic sense to the trees. The sunshine is screened through the sparse and evenly distributed pine needles, then the shadows of branches and needles will flicker on the ground. Tall and robust lacebark pines can be seen in many imperial gardens, including the Imperial Palace, Jingshan, Tuancheng, Beihai, the Summer Palace, the Ming Tombs and so on. The most respected ones even enjoyed yearly salary issued by the emperors!
吳冠中(1919-2010)
故宮白皮松
1975年作
布面 油畫
WU GUANZHONG
A LACEBARK PINE OF THE FORMER IMPERIAL PALACES
Painted in 1975
Oil on canvas
72.5×54 cm
無論是高聳的山巖、飛流的急湍、挺拔的勁松還是古樸的江南,都在吳冠中的筆下化繁為簡,盡顯自然生趣,其創(chuàng)作既有西方繪畫的明暗肌理與自由形式,又兼具傳統(tǒng)繪畫的虛實意境與豐厚內(nèi)涵,他奔走千里探索著自然中的藝術(shù)本真,終造就了真正屬于當下的東方美學。
“一切寫景皆是寫情”
在多年的風景畫創(chuàng)作中,吳冠中延續(xù)了以景寫情、中西融合的創(chuàng)作理念,他說:“我愛繪畫中的意境,不過這意境是結(jié)合在形式之中,首先通過形式才能體現(xiàn)。用繪畫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這就是我藝術(shù)生涯的核心”。
1970年后,吳冠中迎來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關鍵的轉(zhuǎn)折時期,歷經(jīng)60年代中期的文化浩劫,他于1972年重拾畫筆,開始了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1973年,吳冠中定居北京,在得到極大改善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下,開始了各類寫生實踐,他憑借多年的寫生經(jīng)驗與創(chuàng)作積累,使作品的色彩處理達到了藝術(shù)生涯的高峰,表現(xiàn)形式也有了明顯的突破。他在具象表現(xiàn)中融入更多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用寫實形式營造一種獨到的視覺美感,從而使筆下的自然風景兼具幾何與色彩之美,為后來的墨彩畫創(chuàng)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吳冠中(1919-2010)
瀑布
1972年作
木板 油畫
WU GUANZHONG
WATERFALLS
Painted in 1972
Oil on woodboard
44.5×49 cm
自然中的本真之意
1973年,吳冠中受邀與黃永玉、袁運甫、祝大年共同為北京飯店繪制巨幅壁畫《長江萬里圖》,他和妻子先后從農(nóng)村返回北京什剎海前海北沿的“會賢堂”寓所,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開始如饑似渴地開展創(chuàng)作,背著沉重的畫箱到處去寫生積累素材,并逐步探索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語言。創(chuàng)作于1975年的作品《故宮白皮松》在吳冠中的藝術(shù)發(fā)展線索中占據(jù)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他的藝術(shù)在經(jīng)歷了中斷之后,重新發(fā)展并逐漸走向成熟過程中的重要作品,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作品還包括《冬日白楊》(1972)、《太湖鵝群》(1974)、《魯迅故鄉(xiāng)》(1977)等等。
《故宮白皮松》是畫家在故宮御花園中寫生而成,這件作品的構(gòu)圖頗為獨特,主體表現(xiàn)的是一棵遒勁斑駁的白皮松老樹,它剛正不阿,頂天立體,畫面下部五分之四的空間都被樹后的假山占據(jù),只在左上角樹枝交錯處露出宮室一角。整幅作品以富有變化的灰色調(diào)為主,斑駁的老樹與假山石的色彩關系既融為一體,又很好地凸顯出了前后的空間關系,加上整個畫面采用了仰視的視角,將空間關系向上推遠,老樹與宮室相得益彰,在孤寂蕭索的氛圍中融入了歷史的滄桑之感。但是,這件作品的重要之處卻并不在于畫家描繪的對象,而在于它顯示出藝術(shù)家在個人風格發(fā)展的過程中追求形式美的重要探索,正如藝術(shù)家自己所言:“形式美的基本因素包含著形、色與韻,我用東方的韻味來吞西方的形與色?!?/P>
吳冠中(1919-2010)
西雙版納河畔
1978年
油畫 畫布裱于木板
WU GUANZHONG
A RIVERSIDE SCENE OF XISHUANGBANNA
Oil on canvas
mounted on woodboard
32.5×38 cm
吳冠中對于風景畫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主要從兩個角度展開,一方面是從自然景物之中提煉純粹的形式語言,發(fā)展對于線條、塊面和色彩關系的形式美趣味,另一方面,則是努力尋找一條融合東西方藝術(shù)語言的調(diào)和之路,試圖將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意境和情趣融入西方油畫的造型藝術(shù)語言之中,這種將外在形式語言與內(nèi)在精神追求相結(jié)合的藝術(shù)探索之路貫穿了藝術(shù)家的一生。從70年代中后期開始創(chuàng)作的這批作品正是藝術(shù)家早期探索的重要成果,而他在1979年和1980年發(fā)表并引起藝術(shù)界軒然大波的《繪畫的形式美》和《關于抽象美》等文章則正是此前這批藝術(shù)實踐的理論總結(jié)。從這件《故宮白皮松》的畫面語言中我們能夠明顯地看出畫家對于形式語言純化的探索和追求,樹干和枝條的處理、假山和天空的布局以及整一又富有變化的色彩關系,都是經(jīng)過仔細提煉、純化和推敲之后的產(chǎn)物,這是吳冠中的藝術(shù)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探索融合形式美與意境美的最好明證。
《瀑布》創(chuàng)作于1972年,曾發(fā)表于《生命的風景:吳冠中藝術(shù)專集I卷》、《吳冠中畫集:下卷》、《看日出-吳冠中老師66封信中的世界》等畫集或著作中,并于1979年作為《吳冠中畫選》封面出版,成為吳冠中最具代表性的早期創(chuàng)作之一。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沒有廣袤無際、氣勢磅礴的水面,亦無鋪天蓋地、如雷貫耳的激流,吳冠中在本件《瀑布》中卻以大音希聲的淡然心境呈現(xiàn)出一番靜謐的流水之美。畫家將白色顏料覆蓋于懸崖邊深褐色的山巖上,使晶瑩的水色同山巖厚重的體量感形成鮮明對比,而從頂端流下的水線則因途中巖石的凸起而交錯,在下方激起重重水霧,吳冠中以嚴謹而生動的色彩引領觀者邁入真切的空間體驗,使作品具有天人合一的整體感染力;不同于此后融匯中西的寫意性創(chuàng)作,本件畫面中極具真實感的構(gòu)圖顯示出吳冠中早期創(chuàng)作所獨有的形式之美,上方狹窄的天空暗示了瀑布后方的廣袤地域,為畫面增添了無限空間感,而順流而下的水流則形成由線至面的別致構(gòu)圖,使本件作品以抑揚頓挫的細致筆觸和獨特的畫面韻律,預示著吳冠中油畫民族化的藝術(shù)軌跡。
吳冠中(1919-2010)
后海
1973年作
布面 油畫
WU GUANZHONG
HOU HAI
Painted in 1973
Oil on canvas
45×91 cm
《北?!穭t聚焦于城市中的平凡一角,看似簡單的景觀中蘊含著豐富的空間層次和精準的細節(jié)刻畫,畫家將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情懷融入風景創(chuàng)作,使平日習以為常的京城景觀透露出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畫面中茂盛挺拔的樹木在后方建筑的映襯下更顯蒼翠欲滴,帶有春夏之際獨有的勃勃生氣;下方以行人點綴的街道則使畫面充滿了本土化的人文氣息。在色彩表現(xiàn)上,草綠色的樹冠與河水、灰白色的道路與天空互相映襯,顯示出畫家縝密的構(gòu)思與創(chuàng)造力,看似平常的景物描寫實則蘊含意味豐富的節(jié)奏與韻律。沒有別樣的視角,也沒有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畫家以近乎平視的畫面布局充分顯示出城市景觀的自然意趣,展現(xiàn)出歷史古都最為真實的平凡一隅。定居北京的時光對吳冠中有著特別的意義,成為其藝術(shù)探索的重要階段。
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吳冠中開始在南方地區(qū)進行風景寫生,《西雙版納河畔》即為這一時期的重要創(chuàng)作,作品曾發(fā)表于《吳冠中全集3》、《看日出-吳冠中老師66封信中的世界》等,展現(xiàn)了一派水汽氤氳的江南氣象?!扒Ю锾鎏鰜淼轿麟p版納,植物王國,密林深處竹林黑,傣家姑娘衣裙赤,筆底風光人人識”,在《西雙版納河畔》的畫面中,自由肆性的用筆使畫面帶有寫生創(chuàng)作獨有的飛揚氣韻,遠山在云氣間隱隱浮現(xiàn),突顯出前方景物的生動之意,層次豐富的樹叢帶有強烈的地域特質(zhì),下方點綴的人物于精微中盡顯畫龍點睛之趣,使作品在天光水色間,景物因水而活,因木而秀媚,因人而廣博,于方寸之間展現(xiàn)出質(zhì)樸寧靜、和諧共生的生活小景。